苏州博物馆新馆参观
贝聿铭的设计向来就蛮是喜欢的,简捷典雅。最先认识的可能是他设计的一个小别墅,名字都已经记不得清楚,依稀依山傍水,隐藏在山溪风景之中。后来慢慢多看到了一些他的建筑,商业建筑,教育建筑,工艺建筑,甚至学生宿舍。
不过一直以来都觉得贝聿铭的设计恐怕是只能在在图片中欣赏了,直到前几天才知道所谓的贝聿铭“小女儿”——江苏博物馆。于是赶着5.1过去“叹为观止”一下。
博物馆大门
认识人重第一印象。不论去哪个博物馆也要他的第一印象。苏博第一印象就是简洁、大方,富有苏州传统特色,而又非大街小巷那种粗俗的仿古建筑。
说起来,现代火柴盒建筑上加“飞檐”,形成所谓的中国特色建筑,实在是恶心的受不了。首当其冲应该就是北京火车站了。向全世界展示着如此的中国建筑。还有一些就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仿古,虽是仿古,可又钢筋水泥架构,给我的感觉是一张用胭脂白粉口红掩盖着泥巴粉刺褐斑的黄脸,俗不可耐、东施效颦。
当然了,贝聿铭是大家。倘若北京火车站能设计的惊世骇俗,那倒也怪了。
大厅入口,看起来是不是有些像机器人呢呵呵。
入口的后侧面
不知道竹子能不能算江南独有,应该是吧!虽然大连同学也说他老家边上有不少竹子。不过江南建筑有些小竹,有些水,有些亭子,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。亭子犹抱琵琶,当初是因为边上被墙壁遮挡,回来看时,倒也觉得别有味道。
高高的白墙,短短的黑瓦,好像是江苏一带古建筑的风格,上次在唐寅故居一带拍的老房子也是这样的造型。博物馆的这角也是这样。还有带折的水廊,水面的倒影,美不胜收。
小桥流水人家,恐怕是苏博的建筑风格了。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“枯藤老树美人”呢!
瞎邹了。不过这个小小茶间虽只有两棵植物,几张小桌,带上天窗,要能在晴朗天气进到里面坐坐,相信感觉会十分惬意。可惜我们那天飘着蒙蒙细雨。当然,雨天自有雨天美景,人家晴天来也就体味不到我们的乐趣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!
不过“枯藤老树美人”为什么还拎个塑料袋?哈哈!
大致的全景,相机不行,拍不下。
几个博物馆走廊内景,看起来已经相当不错。
展厅里面当然更是令人叫绝,可惜光线太暗,又不能打闪光,没有留下满意的照片,深深抱憾。
马上就要离开苏博,依依不舍,最后留念一张。
整个苏博逛下来,最喜欢的是他的建筑,就像去之前说的好像逛博物馆,最大目的倒是成了欣赏他的建筑,而不是里面的展品。
一圈下来,最喜欢的两个展品,一个是竹根做的印章,巧妙利用竹根的弯曲与分节,巧夺天工,设计奇妙,嗞嗞称奇!当然,还给偷拍下来了。
另外一件,就是这个笔搁,紫砂材质,铸就桂枝老蝉,极为逼真。逼真之外,更是感叹作者心思巧妙,享受生活。曾经我也做过一个笔搁,拿块厚玻璃,酒精灯上一烤,投入冰水,玻璃一分为二,断口曲折,粘于座板之上,实用主义的笔搁就此形成。后来倒有不少朋友纳闷怎么切出如此的玻璃。但是要和这个笔搁来比,恐怕就不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了。
全文完
1 条评论:
终于看到你上次去苏州游玩的照片了,哈哈
Post a Comment